2017-11-21 sh
众所周知,母乳是婴儿最自然的食物,对于早产儿、病患婴儿来讲,母乳更是至关重要的健康保障。然而,大部分早产儿的妈妈,在生理上没有准备好泌乳,再加上一些妈妈因为疾病、服药等原因不具备哺乳条件,母乳供应就成为一大问题。随着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高龄产妇越来越多,由于母亲身体素质不再是高峰期,产妇本人以及宝宝出现问题的几率要比适龄产妇多得多。因此,这类人群对于健康母乳的需求,也是迫在眉睫。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母乳库的建立还可以帮助科研人员更深入地研究母乳对新生儿的保护作用。因此建立公益性的、安全的、具有科研价值的“母乳库”,将安全、健康的母乳供给有需求的患儿,并兼具母乳研究的科研意义,成为近年来我国母婴领域关注的热点。
缺资金、缺标准、缺监管,中国母乳库建设尚处“哺乳期”
1909年,世界第一家母乳库在奥地利建立。经过100多年的发展,欧洲和北美成立了上百家母乳库。我国的母乳库则起步较晚。2014年至今,国内各地相继建立了10多家母乳库。
但与精子库、脐带血库等机构日趋成熟相比,我国母乳库的成长还处于“哺乳期”阶段。为数本就不多的母乳库,当前还面临着标准不统一的尴尬:由于没有统一的管理标准和操作流程,各家母乳库的运营情况参差不齐。不仅如此,现阶段母乳库还面临着资金短缺、运营艰难的问题——目前国内大多数的母乳库,都是由医院无偿运营。北京协和医院儿科副主任李正红指出,国内母乳库缺乏相关配套政策支持和标准化的运营模式。母乳库,这个利在千秋,功在千秋的公益事业,目前“举步维艰”。在“二孩时代”背景下,母乳库如何才能迎来良性发展的春天?
督导、学习、交流,关工委、伊利联手推动母乳库落地
今年1月,由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关工委儿研中心)牵头,联合全国11家医院与伊利集团母婴营养研究中心,在北京启动“中国母乳库推广项目”。旨在对母乳受捐人选择、母乳储存、消毒、发放等每一个环节作出系统专业的分析和研究,探讨完善中国母乳库建设的规范化与流程化。
“中国母乳库推广项目”开展期间,由关工委、各大医院、伊利母婴营养研究中心组成的专家团在上海、重庆、西安、呼和浩特等地的母乳库进行考察调研,这其中就有张思莱、李正红、王兴国等知名儿科、营养学家的全程参与和现场指导。
在中国关工委儿研中心与伊利长达11个月的携手推动下,通过督导、学习、交流,使中国母乳库推广项目成果显著。11月17日,中国母乳库推广项目总结大会在北京协和医院召开,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武韬、第十届青海省政协副主席、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会长陈资全、原卫生部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司司长李长明、中国关工委儿研中心秘书长邬明朗及各地医院代表、伊利集团代表探讨并分享了项目成果。
中国关工委儿研中心秘书长邬明朗欣喜的提到:“中国母乳库推广项目加强了政府职能部门、学术机构、社会团体、媒体机构对中国母乳库建设的关注,让全社会关心、关爱母乳库的健康快速发展”。
赠经费、捐设备、重学术,伊利推动中国母乳库奔向春天
在共同探讨完善母乳库管理规范化的工作之上,项目组对于当前各医院的母乳库运营情况同样关注。当前,国内母乳库均是以“自愿捐赠、无偿使用”的公益性质存在,捐乳妈妈的检查费用、采乳、消毒、储存等等项目所产生的费用都是由医院承担。而像北京协和医院这样定位为“科研型”的母乳库,也同样是以公益角度出发,鼓励母乳喂养,让更多宝宝从母乳喂养中获益。为了共同推进母乳库的规范化进程与可持续发展,作为一家参与中国母乳库推广项目的企业,伊利集团不但累计捐赠母乳库设备、耗材及资金总计达200万元,更将15年来母乳研究成果、母乳库建设的经验进行分享,用科技的力量和手段推动中国母乳库建设与发展。
作为亚洲最大乳企和全球乳业8强,伊利集团坚持中国母乳研究已有15个年头----从2003年开始在全国采集产妇的母乳并进行自主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建立了中国首个母乳研究数据库,研发出的“含α-乳清蛋白和β-酪蛋白组合的婴儿配方奶粉及其制备方法”获得国家专利,并将该专利成功运用在金领冠婴幼儿奶粉系列产品中,使其越来越接近中国母乳成分,更适合中国宝宝的体质需求。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论是15年中国母乳研究还是对母乳库建设的大力支持,伊利集团秉承“护航中国宝宝健康成长”的发展价值观,在深耕母乳研究的同时,积极地履行社会责任,成为推动中国母婴事业健康发展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