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20 sh
近日,23家公益机构正在联手筹备社会公益自然保护地联盟大会,希望通过筹建社会公益自然保护地联盟,推动公益保护地的发展。
建立自然保护地体系是全球自然保护战略的核心,也是世界公认的最有效的自然保护手段。截至2017年10月,世界自然保护地数据库收录了全世界245个国家超过23万个保护地信息,覆盖了全球大约15%的陆地和5%的海域。随着全球保护地数量的快速增长,除了传统由政府部门管理的自然保护地外,由当地社区、公益基金会、研究机构等政府以外力量建立与管理的公益保护地也逐渐涌现。
截至2016年5月,全国共建成2740个保护区,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4.83%。然而,与中国巨大的自然保护需求相比,现有的保护地体系还存在空缺。大量具有重要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和生态服务功能的区域没有被纳入自然保护地体系中,已建成的部分自然保护地也未完全实现有效保护。
因此,很多公益机构开始了公益保护地的建设和管理尝试。保护国际基金会、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美境自然、全球环境研究所、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等机构一直在开展社区治理形式的公益保护地实践,并在四川、广西、青海、西藏积攒了大量经验。2009年,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在四川倡导创建土地信托模式保护地。2011年,四川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在TNC的技术支持之下,把老河沟林场建成了自然保护区。今天,这些机构所建设的公益保护地在生态保护、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取得了成绩,部分保护地实现了资金可持续,保护地周边的社区也从生态保护当中尝到了甜头。
大量社会公益力量在保护地建设方面的尝试,填补着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中存在的空缺。一系列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自然保护的政策也陆续出台。因此,2017年年底,23家公益机构筹备发起社会公益自然保护地联盟,旨在凝聚社会公益力量,合力推动公益保护地在中国的发展。
据悉,社会公益自然保护地联盟大会将于11月24日在北京召开。包括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创始人吕植,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首席科学家王德智,云南鹤庆西草海自然保护中心巡护队长寸玉周在内的保护一线人员将在会上分享故事。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联席主席马云、马化腾或将参与大会的圆桌对话,与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会长钱晓华、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王毅、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中国首席代表朱春全开展跨界讨论。
联盟的23家发起机构分别是:阿拉善SEE基金会、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保护国际基金会、大自然保护协会、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合一绿学院、红树林基金会、老牛基金会、美境自然、巧女公益基金会、全球保护地友好体系、全球环境研究所、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深圳市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世界自然基金会、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银泰公益基金会、中国绿化基金会、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自然之友。
青海隆格村协议保护地,牧民在冬天结冰的鄂姆措湖面巡护-全球环境研究所-五之
四川关坝村周边自然景观-关坝流域自然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