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10 家怡
“一般年轻人会抗拒、排斥传统的东西。可我发现,在汉服领域,很多参与者都是年轻人,而且都是自发的,并不是有奖励、鼓励,或有制度要求才参与。” 9月29日,知名作词人方文山面对凤凰网历史频道,再次强调了汉服背后的青春力量。
(选自凤凰网“最念西塘秋”系列图集)
与此同时,致力用历史照亮现实的凤凰网历史频道,受邀以战略合作媒体身份介入本届西塘汉服文化节。通过连续两周的系列报道与整合传播,形成富有“场景视域”与“人物话题”的独家选题“最念西塘秋”,以上百万流量见证了汉服复兴的时代机遇。
全程场景为轴:团栾同社,笑歌相属
方文山曾对凤凰网历史频道表示:“(本届汉服文化周的)新亮点有铠甲展、拜师礼,还有小朋友在汉服周走T台秀,以及中华武备展演,这都是往年没有的。”
但凤凰网历史频道并没因此有所偏重,而是将报道主线贯穿于汉服文化周的整体看点接续之上。从直播汉服文化周开幕式,到中华武备展演、霹雳布袋戏、传统射礼、汉服美女带你游西塘古镇,再到“汉服之夜”——以系列主题,形成了第一层场景轴线。
与此同时,为增进直播内容的代入感,凤凰网历史频道依托风直播、凤凰读书等多个实力部门支持,在系列直播中交替使用美女主播、双主持评点等多种方式——有颜有聊的展开介入式直播,形成了第二层场景轴线。
在此基础上,凤凰网历史频道,进一步联合凤凰网国学频道(同为本届汉服文化周战略合作媒体),在手机端、页面端等多个关键位置进行直播推送——形成“系列看、系列评、系列推”的三层场景轴线,一举突破百万流量,甚至直追同期大热的“双宋婚礼”。
(“最念西塘秋”选题赢得广泛关注)
从微指数上看,截止11月初,不仅“凤凰网历史”的百度指数实现了跨越增长,相关微指数已接近3000点。最新一期《课本没说的历史》(凤凰一档历史讲谈直播节目)节目中,因为以“汉服”为话题,从而吸引Zaker、中青在线、东方头条等多家媒体推送。
关键人物为线:文山风骨,徐娇性情
除以场景为轴,方文山、徐娇亦成为凤凰网历史频道“最念西塘秋”选题的两大关键人物。两人娓娓讲感触、慨然谈观点,为“目迷五色”的汉服热频添了几分型格看点。
方文山谈及汉服,透着使命感与分寸感:“生活中我不太会穿汉服,因为我的工作形态与形式不太适合穿。因为汉服有严格的承传,秦汉的汉服形制有曲裾,唐代有褥裙、圆领袍,宋代有朱子深衣、披风;明代有直裰、袄裙,每个朝代都有自己服装的特色。我觉得汉服发展到这个年代,应该有现代汉服的存在…..不要把汉服想象成古装、穿越。”
徐娇谈及汉服,则有着少女性情的探索欲:“首先,如果平常不出席活动,汉服搭配的妆发,都是我自己做的。如果觉得麻烦,其实可以多穿汉元素的衣服,日常很方便。我有一种理念是,穿汉服不一定就要梳古代发髻,我之前也尝试做一些时尚街拍,穿汉服配高跟鞋之类的,只要有美感,让汉服可以更好地融入到现代,都可以去尝试。”
(知名演员徐娇接受凤凰独家专访)
由此可见,两位型格各异的“汉服控”,于风骨、性情间又互为映照,为凤凰网历史频道“最念西塘秋”选题形成了画龙点睛的效果。据凤凰网历史频道主编高飏介绍,在凤凰、腾讯、微博等平台上的相关视频数据显示,方文山、徐娇两人的“观点短视频”系列颇具热度。两人也藉此影响力,连续多天入选凤凰网新闻客户端开机大屏,成为凤凰网友心目中的“传统文化”新晋网红。
从深度专访、专题呈现等传统的焦点架构,再到全民直播、碎片短视频等新兴的散点叙事,经历了“资讯补强”、“直播还真”的视觉报道迭代期,新一代受众越来越看重媒体的选题特色、看点组合、平台特质越来越成为用户选择媒体的价值所在。
凤凰从电视时代到全媒体时代,其背后的选题策划、综合播报、多域分发能力,往往是其“隐形竞争力”所在。另一方面看,凤凰“最念西塘秋”选题,在报道策略与传播推广上脱离了传统桎梏和八卦猎奇,却仍旧能聚焦数百万关注量,也进一步见证了汉服的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