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05 sun
香港特区政府主办的“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同心创前路,掌握新机遇”成就展中,展示近年文化活动的海报墙以及第45届香港艺术节的精彩片段,让观众耳目一新。
其中,现场展出的《一代宗师》、《智取威虎山》、《亲爱的》的电影海报,令观众倍感亲切。这些影片都是香港回归后两地合拍电影的精彩代表。
香港回归后两地合拍电影海报
香港电影业的发展已经历一个世纪,它也是很多人的美好回忆。过去数年间,香港电影界共获得300多个国际奖项。回归以来,香港电影业界积极参与内地电影市场的发展。2012年至2016年,超过270部香港制作的电影(包括与内地合拍的电影)在内地上映,深受观众喜爱。
伴随着两地融合,特别是2004年 6 月 29 日《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的实施,两地合拍电影数量逐年递增。2014 年9 月粤港签署《粤港促进电影业深入合作发展协议》,鼓励粤港电影业深入合作,建立沟通机制及信息交流通道,组织促进两地电影业界投资合作交流活动,包括电影展映周、电影交流考察团及电影创作投资交流会等。
香港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意的国际大都会,长期以来都是亚洲的创意中心。在影视、动漫、流行歌曲、设计等领域,香港制作风靡亚洲以至全球华人社会。推动文化艺术发展不但为香港的多元城市生活增添色彩,更能凸显香港作为国际都会却又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
香港是艺术的天堂
每年2、3月的香港艺术节,是国际艺坛中重要的文化盛事。2017年香港艺术节有超过1,700名来自世界各地及香港本地艺术家共180场精采演出。此外,作为亚洲地区的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巴塞尔过半数作品来自亚洲及亚太区。它不仅是区内艺术家重要的展示平台,更汇聚世界各地艺廊来亚洲展出高水平之作。
特区政府一直致力于提供有利于艺术创作的环境,鼓励社会与文化生活全面融合。正在打造的西九文化区,座落于维港海旁、占地40公顷,将汇聚各式各样世界级文化艺术设施、提供高质素文化活、动发掘和培育人才,以及促进文化交流合作。其目标是巩固香港作为国际文化艺术之都的地位。2016年底,西九文化区管理局与故宫博物院签订合作备忘录,在西九兴建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该馆预计2018年初动工,2022年竣工,将长期展出故宫博物院的文物珍藏。
善于创新的香港人还“开天辟地”,在寸土寸金之地,通过活化旧建筑、老街区等方法促进文创产业的繁荣。比如有“文创地标”之称的中环荷里活道元创方,云集了超过100位设计师及创意企业家,带来不同的时装饰物、家居用品、珠宝手表及设计廊等。此外,湾仔“动漫基地”、九龙石硖尾“赛马会创意艺术中心”等创意市集,都是化腐朽为神奇的杰作。
融汇东西,尊重“不同”
香港的文娱和艺术活动,终年不断。从西方古典艺术到现代流行文化,从文物展览至当代艺术,为不同口味的观众提供多样化的选择。香港首个以著名作家查良镛博士,即大家所知的金庸为主题的常设展馆——「金庸馆」,于2017年2月在香港文化博物馆揭幕,透过300多项展品,展示金庸武侠小说的创作历程与贡献,勾起无数“武侠迷”的集体记忆。
特区政府对文创产业非常重视,为其提供必不可少的法治和商业环境,并依照不同产业链的需要适当介入,让文创产品进行最大限度的自由生产和流通。本年度财政预算案向“创意智优计划”额外注资4亿港元,资助创意产业的初创公司和人才。此外,政府还成立了电影基金,银行以履行合约保证的方式,发放贷款给电影制作公司。近年政府支持中小型电影制作,其中不乏富有香港特色的电影,如《岁月神偷》、《狂舞派》等,既叫好又叫座。
作为香港最具经济活力的环节之一,文创产业正在成为本地未来经济增长的源泉。特区政府最新统计显示,香港现有4万余家与文创产业相关的企业,从业人员达21.3万人,对香港经济多元化做出了不小贡献。2014年,文创产业的增加值约为1,100亿港元,对本地生产总值贡献5%。
经过中西文化的百年交融和积淀,香港人对文化的理解更加深厚,亦更加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香港人在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中注入无限创意,使极具香港特色的文创产业再现芳华。有人说,香港人懂得“怀旧”,也有实力“创新”,也许这就是香港文创生生不息的主要原因。
据悉,本次展览分为十个单元,共展出40余件(套)展品、40多段视频及230多张照片,并有模型、多媒体制作和互动装置配合,图文并茂,全方位介绍香港多姿多彩的城市面貌、最新发展,以及未来的发展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