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16 zq
即将私有化的中国比较大时尚零售商、比较大鞋企Belle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td. (1880.HK)百丽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下简称百丽集团)发布其在公开市场的比较后一份年报,如此前3月份该集团发布的盈警,截止2017年2月28日的2017财年,百丽集团纯利下跌18.1%,由人民币29.341亿元(下简称“元”)跌至24.034亿元,符合盈警预期,但连续两年下滑。
受益于运动业务向好及新增该类别店铺推动,2017财年百丽集团收入仍录得2.2%的增幅,由407.902亿元增至417.065元,其中运动和服饰业务收入15.4%的增幅抵消了鞋类品牌10.0%的收入跌幅。
上述收入状况显示百丽集团面临的结构化变化,2017财年集团运动和服饰业务227.465亿元的收入首次超越鞋类业务189.600亿元,占比分别为54.5%和45.5%,而2016财年,集团鞋类业务收入占比51.7%。
由于鞋类业务主要为自营,其毛利率远高于代理的运动品牌和服饰业务,因此结构变化造成了集团盈利能力的变化。2017财年,百丽集团鞋类和运动、服饰业务毛利率分别为66.9%和43.8%,相差2310个基点之巨大,较2016财年67.3%和44.5%分别下滑40和70个基点,运动、服饰业务毛利率下滑主要因上年货源偏紧。
2017财年,百丽集团营业利润35.552亿元,同比下滑15.4%,撇除2016财年鞋类业务商誉及其他无形资产减值因素,营业利润同比下降16.2%,而营业利润率则大跌180个基点。
百丽集团称,比较发达成熟的国家鞋履市场一般而言各风格板块以运动、休闲为主,正装鞋相对有限,而伴随中国消费者迅速成长,多元化需求和个性化审美,或更多同样体现在运动、休闲类别,这造成了集团传统鞋履业务的持续萎缩压力,不过集团历史上对运动、服饰业务的介入,部分抵消了对上述趋势的反映不及。从长期发展方向来看,百丽集团称公司希望在鞋类、运动、时装配饰等方面保持积极介入,通过不同配置降低风险、顺势而为。
2017财年期内,百丽集团鞋类业务销售点萎缩700家至13062间,与此同时,通电销售亦因销量和客单价双双下滑而录得双位数暴跌,关店主要是集团主动对销售网络进行梳理,以更加谨慎的态度评估渠道环境。关店同时,集团积极开展线上渠道及奥特莱斯店,部分去掉低效线下门店。2017年,鞋类业务利润率15.7%,同比暴跌300个基点,集团预计未来若同店销售继续下滑,该业务利润率将持续受压。
百丽集团目前鞋类业务中自营品牌包括Belle、Teenmix、Tata、Staccato、Senda、Basto、JoyPeace、Millies、SKAP、:15MINS、Jipi Japa及 Mirabell等;代理品牌主要包括Bata、Clarks、Hush Puppies、Mephisto及 Caterpillar等。
运动、服饰业务仍受大市刺激保持高增长,同店销售期内录得中个位数增幅,另一方面,销售点持续增加543家至7654间,增幅7.6%,其中一线运动品牌店铺净增252间,二线净增251间,服装业务净增40间新店。该分部的一线品牌为Nike耐克及Adidas阿迪达斯,二线运动品牌为PUMA彪马及Converse匡威等,服裝品牌包括moussy、SLY及REPLAY等。该分部利润率2017财年下滑70个基点至8.1%,集团称主要因为其运动、服饰业务仅涉及到价值链中的零售环节。
在财报中,百丽集团承认公司上市十周年间,中国经济环境发生巨大变化,高速增长红利期已经结束,低增长成为新常态。虽然消费潜力仍有继续释放动力,但中产阶级驱动的增长两极化明显,传统渠道、营销、品牌面临挑战。
百丽集团称,上述分化主要因消费者对性价比要求更高、便利性要求更高、个性化要求更高。
对于转型,百丽集团表示,不仅仅是低迷的鞋类业务需要,运动、服饰业务消费者行为和渠道同样急剧变化,其中百货行业的演变必然会影响集团相关业务。作为零售企业,以消费者为中心、以科技为驱动力、以数字化为主线的转型之路是集团不可避免的选择,若错过当前关键窗口期,有可能失去立命之本。
基于上述认知,百丽集团表示,已经聘用国际领先的战略咨询公司对集团业务进行系统性诊断和梳理。
4月底,百丽集团已经宣布由接到集团管理层牵头的私有化方案,以总市值531亿港元对集团进行私有化,目前,各项融资 、交易正在进行中。
百丽集团拟派末期息0.06元,与上年持平,周一收盘,该公司股价报6.10港元,涨幅0.16%,仍低于其私有化价格的6.30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