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资讯

当前位置:品牌网品牌资讯品牌跟踪

创新健康产品布局 卡士凭借餐后一小时突围

2016-12-29 唐亦程

导读:酸奶作为目前整个乳制品行业增长最快的子品类,一二线城市酸奶的市场增速达10%-20%,三四线城市则高达30%-40%。越来越多乳业看中酸奶领域的潜力,纷纷斥资进入,导致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

酸奶作为目前整个乳制品行业增长比较快的子品类,一二线城市酸奶的市场增速达10%-20%,三四线城市则高达30%-40%。越来越多乳业看中酸奶领域的潜力,纷纷斥资进入,导致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卡士作为专注的“酸奶专家”,则通过创新的产品研发和具有前瞻性的企业布局,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近日,卡士在广州召开新品发布会,推出首款功能型酸奶餐后一小时,通过高端产品创新布局,抢占健康消费市场。

(卡士总经理王维嘉介绍餐后一小时)

 “健康化”成为行业发展趋势

随着国内消费者收入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消费理念也发生了变化。益普索《2016中国食品&饮料趋势及消费者洞察》显示,82%一二线城市选购食品时会考虑健康因素。消费者不再只注重“吃得饱”,而是更加看重“吃得好”,“健康”成为主要诉求之一。健康消费理念的普及,也使得食品饮料生产商的产品线向高端化、健康化升级。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功能型酸奶的开发也成为了行业热点。近年,随着对酸奶和乳酸菌研究的不断深入,酸奶的保健作用开始成为关注点。降血糖、降血脂酸奶,抗肠道感染酸奶以及代餐酸奶等新概念产品,已引起各界的广泛重视。伊利、蒙牛、达能和明治等乳业巨头,也在近年开始相关酸奶领域的布局。

产品创新战略升级,卡士剑指健康消费市场

面对乳业巨头的攻势,区域酸奶品牌也加快了产品布局。高端酸奶品牌卡士之所以能在激烈的竞争下始终保持高速增长,是因为它从成立伊始就专注在酸奶这一品类上,在产品布局上从不急功近利,而是通过研究行业和产品发展趋势,通过长时间打磨,推出一款又一款精品。17年的专注和“挑剔”,令卡士受到众多消费者喜爱。据尼尔森2016年11月数据显示,卡士在广东低温酸奶的市占率为24.8%,稳居行业前列,“酸奶专家”的头衔实至名归。

同时,卡士也一直致力于产品上的创新突破,进一步巩固优势地位。此次推出新品餐后一小时,则是经过了5年的精心研发。卡士联手欧洲拥有140年菌种研发经验的丹麦科·汉森公司,经过层层筛选,研发出了首款具有保健功能的餐后一小时,以此来突破乳业巨头的围堵、抢占健康消费市场。

餐后一小时比较大的亮点就是含有比其他双歧杆菌功能更强、耐胃酸能力更突出的卡士双歧杆菌C-Ⅰ,而且每瓶含量高达100亿,能有效补充肠道内的双歧杆菌。据卡士总经理王维嘉介绍,这是国内首款以比较佳饮用时间命名的功能型酸奶,强调“餐后一小时”的时间概念。产品名字来源于进食后一个小时内人体胃肠的PH值比较高,这个时间段内饮用餐后一小时,可以比较大限度地保证双歧杆菌C-Ⅰ活着到达肠道,保持双歧杆菌数量和活力,对消化和肠道保健大有裨益。此外,餐后一小时选用100%供港标准生牛乳奶源,由天然原料制作而成,无添加香精、色素、防腐剂,消费者能放心饮用。

(卡士推出首款功能型酸奶餐后一小时)

王维嘉表示,卡士希望通过餐后一小时,在国内推广酸奶文化,就像晨跑、夜读一样,培养消费者每天餐后饮用酸奶的良好习惯,改善身体健康状况。餐后一小时传达出积极的健康理念,相信能对广大消费者产生巨大的吸引力。

(前《城市画报》执行主编黎文在发布会上分享健康生活理念)

  凭借高质量酸奶产品突破巨头重围

谈到企业战略,除了今年通过餐后一小时抢占健康消费市场,在区域布局上卡士还将向华东地区持续扩张。据王维嘉介绍,2015年底卡士酸奶正式进入华东市场,至此已完成全国10个重点省市的布局。而卡士的扩张不仅仅满足于此,据悉2017年卡士新厂还将在华东地区落成,相信这会成为卡士全面布局华东地区的重要标志。

(卡士总经理王维嘉接受媒体采访)

卡士面对来自众多全国性及地区性乳业巨头的挑战,依然能在高端酸奶市场份额上保持双位数高增长速度,源于坚持产品为先、严守产品质量。卡士酸奶产品采用100%供港标准生牛乳保证奶源安全和质量,更通过2-6℃全程冷链运输、双质量体系严格把关,凭借高质量赢得消费者口碑,逐步打造和经营高端酸奶品牌。

以餐后一小时的面世为起点,卡士还将在产品创新和布局上持续发力,始终保持对酸奶的专注,结合对市场需求、未来消费趋势的深刻洞察,孜孜不倦地为更多消费者提供质量上乘、符合健康需求的卡士酸奶。

来源:中华网投资

相关推荐

关注微信公众号 商务合作微信号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2024 品牌网
mip.chinapp.com-版权所有

请耐心等待,稍后会有专员将品牌详情告知您!

立即咨询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不能为空
我已同意并阅读 《中国品牌网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