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28 Galaxy
比较近,“动动手指就能赚钱”的广告在朋友圈着实火了一把。从风靡一时的返利网,到层出不穷的APP邀请返利,让人不禁要问:返利到底是什么?它靠谱吗?
购物返利——“不算创新的发明”
返利一词来自实体销售,原指厂家或供货商为了刺激销售,对经销商或代理商在一定市场、一定时间范围内达到指定销售额的基础上,给予一定百分比“返点”的奖励。应用到电子商务领域后,返利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
互联网返利,将参与双方由商家和经销商变成商家与消费者。基本模式是商家(或返利网站)给予消费者一定比例的回馈,包括但不限于积分、现金、代金卷等形式,以达到发展会员、刺激消费、提升业绩、推广品牌等目的。而由此产生的,包括返利网站、邀请返利、积分返利等模式,日渐成为营销推广的一种重要手段。
早在2000年,老牌返利网站Fatwallet就开始尝试将所得销售提成的一部分返给会员,而后购物返利模式开始风靡全球。2003年,返利被引入国内,易购、51返利等返利网站随之兴起。近年来,得益于国内B2C市场和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返利网站虽没能大放异彩,但随之衍生出的邀请返利、微返利、积分返利等模式,让返利营销终于有了自己的土壤,并不断发展壮大。
营销之争——“是噱头还是馅饼”
无论是铺天盖地的邀请返利攻略,还是简单粗暴的微信抢钱群,都在传播一个逆天真理:天上真的掉馅饼了!且不说是馅饼是石头,营销效果绝对有目共睹。那么问题来了,这馅饼真的好吃吗?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返利营销的“鼻祖”,实体销售中获得返利尤其是高比例的返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商家除了对经销商有销量、销额方面的要求之外,还会监督经销商的资质和违规情况,以保证销售活动的正常运作。返利实则承担了监督控制的职能。针对经销商的返利尚且存在短期不良销售行为的风险,更何况是面对整个互联网用户的返利营销。
当商家利用广大消费者贪小便宜的心理打造“日进斗金”的返利神话时,也应考虑到是否会出现难以招架无法收场的局面。一些返利营销忽视了应有的监控职能,一味将推广职能无限放大,导致返利由正常的营销慢慢跑偏。久而久之,馅饼也会变噱头。
推广返利——“钱到谁的碗里来”
事实上,返利立足于用户的需求点和营销的落地点,本应实现双赢。那么,什么样的返利才能让“钱到我们的碗里来”?
返利作为一种营销手段,需要合理的规则保障其正常稳定运行。简而言之,要有一套好的玩法。以新网(Xinnet)为例,近日上线的返利功能就将推广、返利、营销相结合,打造出一套营销推广的新模式。
首先,新网返利一改以往的“直接购买”返利而是采用了“邀请购买”返利,实质是一种CPS推广模式。用户将专属优惠链接分享出之后,一旦产品被成功购买,就能获得该笔订单一部分的利润作为回报。这意味着用户的角色变成兼职推广者,促使他们尽可能多的发出推广链接以增加获得报酬的可能。同时,通过这些优惠链接购买产品的被邀请者,能享受到专属的优惠折扣,大大增加了推广的成功率和获得返利的几率。而新网为兼职推广者提供的现金回报和快速提现的承诺,更提升了用户的积极性,使返利作为一种营销推广模式得以长期运行下去。
返利本质是返还部分利润以促进销售。对于用户而言,由直接参与购买成为利润的来源,转变为促成交易的推广者,通过实际的推广效果来赚取佣金,整个流程清晰透明。而以此为例的返利营销,不失为“让钱到碗里来”的靠谱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