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02 amdin
先简单解释一下什么是智能硬件,其实没有统一的说法,我个人的理解,第一是传统硬件或者物件的智能化,比如说空调智能化、床垫智能化、枕头智能化等。第二是新型的智能硬件。手机已经是一个有很多年历史的东西,现在我们在创造更多新的硬件,比如机器人就是一个新的物件,我们也在寻求取代或者分流手机功能的东西。传统硬件或者物件放入智能芯片就可以智能化了,但是不够,比较重要的是这些东西要联网,传统硬件的智能化,加上新型智能化的硬件,互联在一起构成了物联网。
在中国,物联网的概念讲了很多年,我认为讲得太早了,过去讲的物联网不是真正的物联网,普遍的预测是到2020年,真正的物联网才全面爆发。目前在什么阶段?目前主要是把WiFi模块放入空调、冰箱、洗衣机,让传统硬件具有联网的功能。智能家居的部署刚刚开始起步,所以是非常早期的阶段。
另外一个概念是云。此前我们探讨什么是家庭的中控设备,原来说是路由器,我认为绝对不是,今天很清楚了,路由器被抛弃了。中央控制器一定是新的硬件,成为中控设备要具备几个条件:
● 需求非常强烈,体验极好,刺激你购买。
● 有技术门槛,不易被别的产品集成,反而可以集成别的硬件产品的功能。
● 极大的资本推动。
而WiFi是一个通道,可以直接连到云端。
智能硬件的领域细分主要是根据应用场景和技术属性来区分,包括机器人与无人设备、智能家居、智能健康、新交互方式、智能教育、智能运动和娱乐等。
其中智能家居的发展低于预期,有很多原因,我个人觉得从投资的角度来讲,那些智能家居公司除了做系统集成的以外,大部分没有核心技术,所以过去没有人愿意投资,但是谷歌完全把这个世界打开了,展现出一个新的机遇。新的交互方式也特别重要,是未来诞生很多新型智能硬件的关键之一,有了这些新的交互方式,你会创造出一些新的产品出来。
为什么智能硬件热潮不断?热度的引领者永远是美国的一些互联网公司,这些公司真是有钱任性,我们都看不懂。谷歌花32亿美元收购Nest,我们解剖了Nest的产品,没有那么神秘,谷歌为什么花大价钱做这件事?
大家知道谷歌是做搜索引擎的,比较厉害的是它积累的知识库,目前搜索是通过电脑或者手机,今后会有很多入口产生人的行为数据,这是一个入口带来的生意。谷歌抢占这些入口,搞自动驾驶汽车,搞机器人,今后即便手机消亡,还能有别的地方可以收集人的行为数据。有跟人交互的入口,再背靠强大的人工智能产品,谷歌可以永远占领高地。谷歌还联合高通投资了Magic Leap,这家公司的产品还未面世时,估值就已经45亿美金了,它是“增强现实”技术的代表公司。
用互联网思维来做智能硬件是颠倒的。
华登国际投资过GoPro、大疆无人机、Rokid等,其中Rokid是一家新的创业公司,它生产放在家里或者办公场所的人工智能机器人。
Rokid无法行走,为什么还叫机器人?第一它有语音交互功能,第二它有人脸识别技术,它希望成为家庭智能化或者办公场所智能化的中心,其中的想象空间的确非常大。这个公司的产品还没开始卖,其价值就被投资人所肯定,而无人机公司大疆的估值已经100亿美元了。
还有一些公司,比如做手环的华米融资3500万美元,咕咚运动融资3000万美元,从投资角度看,这些公司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估值?
● 大公司高溢价并购,大公司是业界方向的指引,对我们做投资和创业的人来讲特别重要。谷歌非常了不起,是全世界创新能力比较强的公司,谷歌出一个产品常会创造一个品类。比如无人驾驶虽然还需要时间,但是未来的方向;比如做智能家居的Nest被谷歌收购,所有人才发现原来智能家居是这么玩的,隐藏了这么大的商业潜力。
● 创新公司获得投资人的狂热追捧,引发了创新的热潮。这一点很重要,大家看到资本在非常疯狂地追逐有创新的产品。
● 小玩意也可以有大的故事。
那么智能硬件是不是有泡沫?为什么这么疯狂?高溢价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 大公司可以用资本换取一个发展的先机。
● 硬件可以演变成一个平台,比如在GoPro相机上面可以产生很多内容,而内容是有媒体属性的。如果我是一个GoPro的用户,我拍的视频,平台可以拿去交易,可以开展媒体服务。
● 为什么溢价这么高?这是小米的玩法,传统行业对此不是特别了解。简单说两句,小米通过非常大的资本投资,去做那些没有很高门槛的产品,比如手环的门槛很低,它的产业链非常完整。
小米用非常低的价格结合它的营销方式,可以做到一定的规模,然后用资本把公司的估值推高,意义是什么呢?小米把产品价格打低,小公司以这个价格卖硬件是亏钱的,就很难生存。那样小米就是这个行业的终结者,高资本可以支撑它短期不赚钱,它就可以把对手灭掉。
很多人注意到了,在智能硬件领域,现在资本开始有点降温。智能硬件在中国差不多热2年了,但是这个热度不太对,很多人把智能硬件判断得过于乐观,有些人的投资逻辑是错误的。很简单,因为智能硬件有几个玩法,其中一个逻辑是前面提到的小米逻辑。
小米的逻辑有两个前提
其一是量很大,小米做的是大众市场,空气净化器也好,手环也好,都是量很大的市场,而比如无人机则是非常小众的市场;其二是低价。
小米的模式有很多创业公司在模仿,但这种模仿绝对是错误的。为什么智能硬件会降温,很多公司会死掉?因为它们选择的产品不对。
第一,如果你选跟小米一样比较大众的产品,那些小米都会做,而小米一做你就不赚钱。
第二,我们的投资逻辑是认为硬件行业一定是刚需,并且必须赚钱。而互联网投资人是按照互联网的思路做他们的投资逻辑,认为硬件不赚钱,靠的是数据。但是创业公司生产的硬件量很小,它们希望通过获取数据赚钱,靠服务赚钱。这个逻辑不太对,在未来是对的,但在今天是不对的。新型的智能硬件,第一其产生的数据不够多,第二其数据价值没有互联网和手机的数据价值高。
第三,跟风的逻辑,很多人投资是跟风,包括我们的很多合作伙伴。我们有些项目要融资,发现他们一看是某个方向就都不投,其实有些公司是很好的公司,越是在降温的阶段越是有好的估值,这个时候要投资。但在中国,很多做VC、PE的人是跟风,看到什么热,比如O2O热,所有人都投O2O,业界有人撰文批评O2O,立马就无人问津。
智能硬件的浪潮,是不是一个风口?风口在中国影响很大,很多人说在风口,哪怕是猪都可以飞起来。我觉得智能硬件不是那么简单,智能硬件是一个时代刚开始,现在的移动互联网是手机互联网,不是真正的移动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