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

当前位置:品牌网奢侈品其他

汪峰:梦想的下一轮循环

2017-07-02 admin

导读:执行/滕雪菲?摄影/李潇?采访&撰文/李森?化妆/薛凯(树工作室) 服装助理/胡玥 刘兆婷? 灯光场地提供/中纺时代联盟影棚?封面服装提供/ Ermenegildo Ze

  执行/滕雪菲?摄影/李潇?采访&撰文/李森?化妆/薛凯(树工作室) 服装助理/胡玥 刘兆婷?

  灯光场地提供/中纺时代联盟影棚?封面服装提供/ Ermenegildo Zegna、MCS

  

白色衬衣Dior 西服Ports 1961 印花围巾Beautyberry 黑色长裤 私物

 

  “认清自己的无能,是力量的源泉。”

  和大多数热衷于散发正面能量的歌手相比,汪峰显得有些“不合时宜”。好比,当音乐的底线不断后撤,人们想当然地把自身的失落投射到歌手身上,期待他们制造出一场场励志传奇时,他毫不留情地撕掉了这层虚幻的薄膜;又好比,当希望和梦想变成某种用来抒情的感叹,生活被“合理地”约束于条框时,他开始反思这些被蒙蔽和曲解的词汇背后揭露了哪些问题。自去年张北草原音乐节,他呼吁乐迷向甬温动车追尾事故中的遇难者默哀后,有人为他戴上了“公共知识分子”的帽子,他却强调“艺术家最重要的还是他的作品,我只希望人们从作品中感受到歌者应有的社会意识”。

  他的新专辑叫《生无所求》,这4个字像一记凶烈的勾拳,砸向被“正面意志”笼罩得过头的时代。从来就没有哪种“特别光明灿烂的东西能解答我们生存状态里的疑惑”,因此,只有“残忍地面对自己,认清一切真不是如你所想,你才有可能获得单纯的勇气,去做”。

  

 

  去做,说起来容易,实践起来,很难。

  提起汪峰,我们总是把他与“愤怒”联系在一起,似乎这才是一名摇滚歌手应有的姿态,那句“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已经被解读成必须激烈地同世界发生碰撞,不惜以身试法、头破血流。于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唯一一个没有像同辈人那样被时代甩开的汪峰,担起了大众对他“如何在流行与愤怒间取得平衡”的好奇心。他数次被推至台前,以各种角度审视他的动机、他的目的、他的话语、他的成效只是少有人意识到,这个40岁的男人,一直以来都在“做”,若非如此,公众也就没有机会掀起一轮又一轮不太公允的讨论。

  大学毕业后,汪峰放弃了在中央芭蕾舞团担任首席提琴手的机遇,先斩后奏地选择了“鲍家街43号”作为他的理想。这是他做的第一步,为这一步,他和父亲的矛盾如山火般燃烧了多年;2000年,他与华纳唱片签约,事业突飞猛进的同时,被各方指责“背弃了摇滚精神”;而和“旭日阳刚”间的纠葛,又成了主流声音嘲讽的导火索,甚至为他扣上了“只敢和弱势群体叫板”的“罪名”。在歌手的一举一动皆被无限放大的今天,人们得出汪峰变温和了的结论,有段子说他曾经是“笑着哭”,现在则“哭着笑”。表面上看起来,近些年他确实很少口出惊人之语,也没有在私媒体的浪潮下叩问种种不公正,但此时的汪峰,早已跨过了无节制地表达的阶段,他反感艺术家去扮演政治批评者的角色,作为一个人,“你有权利去思考根源性的问题,有权利表达对当下的不满,可你最应该做的,是了解、表达和参与生活。”生活就在他的身边,他并非视而不见,他有进退的噤声,实际上是在尝试着不借助媒介,以实现自身完整。

  因为这样的人,才能称之为有安全感。有了安全感,才能期待社会“走进良性循环的一天”,才能等有朝一日,“我们都能拥有真实的情绪,我们都能容忍合理的遗憾。”他做到了吗?我们暂时不得而知,但访问时,他的一句话让记者看到了他现有的内在的平静,他是这么说的:

  “生命力并非来自于是否有痛苦给你冲击,而在于人格上是否真正清澈,视野上是否真正客观。人格力量和反省意识,尤其是后者,特别重要。”

  

白色衬衣 Dior 黑色皮衣John Galliano

 

  站在“有”的基础上批判“有”

  记者(以下简称记):之前的采访里,你提到自己不是出世型的歌手,你入世吗?

  汪峰(以下简称汪):表现形式是,但我认为真正的出世是因为入世很深。表现上的出世对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起不到任何作用,独善其身没有意义。

  记:你也说,自己感受生活的方式和老百姓差不多,可我觉得应该还是有所区别的,比如有些人的感知方式是从音乐汲取灵感,但他们属于被动接收,而你可以创造。

  汪: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年龄。我20多岁说这种话,肯定不可信。生活告诉我,对每个人来讲,它都是一样的。从人的角度看,大家有一样的要求和局限,一样有很多缺点和阴暗面,你认清了这些不可轻易外露的东西之后,才明白原来很多东西没那么难。不同的层面上有不同的痛苦,但痛苦的程度和感受是一样的。生命力并非来自于是否有痛苦给你冲击,而在于人格上是否真正清澈,视野上是否真正客观。人格力量和反省意识,尤其是后者,特别重要。

  记:那艺术家展示生活的苦难和黑暗有什么意义?即便展示出来了,也未必能解决什么问题。

  汪:身处黑暗的时候,每个人都是向往光明的,然后你也懂得黑暗的感受,但前提是,如果你想批判和揭露一些东西,你得站在“有”的基础上去批判“有”,而绝不能站在“无”的立场上去批判“有”。回看这10年左右的时间,很多摇滚乐团的作品,最后不管多么励志,都难免让正常生活的人觉得有点小儿科。为什么?因为你没有,可你骂了所有的“有”,这是致命的。咱“没有”可以强说“有”,但千万不要去代替“有”的人,你去问为什么他们拥有这一切,但你没有资格说只有我是对的,且论据是出于“我没有”。这种道理不存在。把批判建立在“有”的基础上比如列侬去世前那几张专辑,对人性和社会的批判才是最尖锐、最有力的,他是一投机分子就不会这么做了。

  记:你的愤怒也是建立在“有”的基础上?

  汪:对,就是我在拥有的过程中,才真正认识到恶的存在,就是这些让我们觉得不公平和痛心的东西的根源。

  记:之前都是假想?

  汪:之前是因为没有,倒也简单,反正就是我没有,你有了我觉得不公平;但是我忘了一点,别人拥有这些之前也受了好多苦,只是大家的选择方式不同,你总觉得你有思想,可你有没有吃过他吃过的苦?思想来源于经历苦难。

  沉默才是真正的悲哀

  记:这么说,《生无所求》是不是一个过于积极的否定句?像你说的,我已经“有”了,所以才不会再有诉求。

  汪:“生无所求”不属于我自己,倒是更符合当下的中国人。在我看来,这就是我们所处的阶段,每个人都想追求,也都有追求,至少假设了或者设定了一个梦想,但恰巧在当下的中国,这一点特别难。70、80年代,一个人可以有梦想、有追求,相对单纯,因为诱惑少。如今呢?大家都知道追求的必要性,但是遇到的问题是好像没法儿追求,整个社会的物质化,导致了精神的追求常常为人耻笑。你知道,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视精神诉求为不重要了,是比较可悲的。

  记:即失控。

  汪:对,而且最受伤的阶层就是数量庞大的工薪阶层,或者说未来的中产阶层,生无所求的覆盖面是这一群体,我自己生什么所求不重要。

  记:没有一个我确定无疑的东西,也没有哪一种价值能得到我的认同,所以走哪儿一看都是问题,却无法让我惊讶。

  汪:就像《一百万吨的信仰》里说的,“最为糟糕的事情每天都在我们周围接连发生”,一点都不奇怪,有时候甚至让你难以去相信和用基本的社会道德底线做判断。实际上,这不是愤怒,愤怒是种沟通方式,但如果到了悲哀的程度悲哀更多的是沉默,是更绝望,我选择的是说出来。中国人该为自己的国家发声,如果不爱,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彻底地决裂,我们质疑、讨论,是希望它好。

  记:但像微博出现后,好像每个人都在不停地说,也不太在意别人怎么说,可能你的想法刚开口就已经沦为陈词滥调,越说越显得沉默,你有类似的感受吗?

  汪:这是一个过程,试想一下现在依然不说的可怕。你说的这种状态确实存在,但一个真正触及每个人心底的声音出现时,还是有巨大反响的。所以比较微妙的是,大家心底都特清楚要什么,什么没价值,是因为有了新的媒体方式,才一窝蜂迷上了话语权。一定是要让老百姓说,事物都优胜劣汰,我们先肯定这种形式的存在,然后才有自生自灭。沉默才是真正的悲哀。

  

黑色衬衣 Calvin Klein 格纹大衣 Beautyberry 黑色长裤 私物

 

  有梦的时代都特别激励人

  记:两个词在微博属于高频词汇,一是压力大,二是选择多,想让自己活得舒坦点变成了一件很难的事情,你是怎么看的?

  汪:发展趋势和某些体制缺陷导致了一个比较可怕的现象,就是干脆我不去追求了,好比一间房子,我得花80年才能买下来,那时候什么都晚了,那算了吧,甭追了。这种已经决定好了自己未来几十年的心态,导致了很多我们现在不能理解的恶性事件和荒谬举动的出现。人要不就是毫无希望,要不就是充满希望,这两者都会导致重大的改变,只不过最终呈现的状态是截然不同的。

  记:你觉不觉得中国人被“学以致用”这句话给害了?得到的东西得有价值,得能拿来使,否则没什么意义。

  汪:如果你真正了解“梦想”的含义,梦想一定是超乎现实的,它带有不能完成的属性,你刚才说的最多定义为“目标”。梦想带有未知性,但又充满了光彩,我们这个时代缺少梦想,但只要有梦想存在的时代,都特别激励人,特别难以忘怀。

  记:对比一下,你是彻底悲哀了?

  汪:不,我倒觉得有可能会进入到又一次循环,梦想又快出现了。你知道,当某些东西带给人的沉重和扭曲到了极致的时候,那种特别单纯、特别质朴、充满着让你焕然一新生机的东西,就会取而代之,重新在心中生根,它让梦想足以称之为梦想,并引以为傲。没关系,社会的物欲趋向饱和,让你极度悲哀的阵痛,往往意味着好日子将重新占据主导,这是我们必须经历的。如果你想看到它出现,现在就必须一往无前地去做你应该做的事。

  记:额外问一句,你是什么时候开始意识到自己人到中年的?

  汪:想听实话?到现在为止,还没意识到。可能50的时候会有吧,目前我是比较成熟的青少年。

  来源 中国品牌网 www.chinapp.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

我要咨询

*姓名
姓名不能为空
*电话
手机不能为空
*留言
我已同意并阅读《中国品牌网服务条款》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关注微信公众号 商务合作微信号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2024 品牌网
mip.chinapp.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