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

当前位置:品牌网奢侈品其他

奢侈品产业良性循环应加力推进

2017-06-22 admin

导读:英国豪车宾利近日披露的业绩显示,2012年度大中华区共交付车辆2253台,同比增长23%,并表示每4部车中有1部卖给了中国内地市场。与此同时,中国奢侈品

英国豪车宾利近日披露的业绩显示,2012年度大中华区共交付车辆2253台,同比增长23%,并表示每4部车中有1部卖给了中国内地市场。与此同时,中国奢侈品部分“军团”从香港“血拼”到了欧美,消费外流依旧。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奢侈品消费潜力强劲,应适度放宽相关产品进口,通过“鲶鱼效应”完善本土奢侈品市场,提高国内品牌附加值、增加就业,助力经济增长。同时,扭转“中国制造”=“掉价”的印象,中国奢侈品企业未来应以中国市场为核心,进行设计、研发、制造。

中国成全球奢侈品市场最大引擎

“今年大家都说车不好卖,其实豪车市场需求非常强劲,包括劳斯莱斯、宾利、保时捷等,宝马、奔驰、奥迪、大众豪车在中国市场更是全面开花。”财富品质研究院院长周婷说,一些“富二代”对“超跑”的追求和热爱还带动了改装车市场的增长。“2002年~2012年宾利在华销售增幅高达近40倍,奠定了中国作为宾利全球第二大市场的重要地位。”宾利汽车大中华区执行总经理施尔天表示,预计到2013年底,宾利在华授权经销商总数将超过40家,覆盖所有重要省份。

来自麦肯锡的调研显示,过去4年,预计中国国内的奢侈品消费以每年16%~20%的速度递增。到2015年,全球超过1/3的高档手袋、鞋子、手表、珠宝和成衣产品销售将来自于中国人的境内外消费,中国奢侈品消费总额将达到3700亿~3800亿元。

麦肯锡全球董事马思默指出,中国奢侈品市场的增长,主要由以下因素驱动:可支配年收入超过100万元的家庭数量将在未来3年内翻番;可支配年收入在5万~25万元的中产阶级家庭将成为奢侈品新买家,未来3年将有400多亿元的奢侈品消费来自他们;消费者对收入水平的信心以及对人情消费的依赖,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奢侈品“军团”分级转移

“相较于以往来自上海、北京、广东、浙江等地的消费群体,现在对香港旅游消费的贡献换成了内地二三线城市的居民。”瑞银证券消费品研究分析师梁裕昌指出。

梁裕昌给记者列出这样一组数据:2001年第一次到香港旅游的内地游客比例是54%,意味着两个人中有一个人是第一次到香港;2009年这一比例下降至20%,即5个人中只有1个人第一次到香港。然而,这一比例在2010年~2011年开始回升,表明以前经常在香港“血拼”的内地游客“转战”去了欧洲或更远的国家,而一些二三线城市的游客开始往香港“跑”。尽管后者偏向比较小件的奢侈品,如钱包或者皮带,却并不影响他们所创造的总消费。

相应地,“血拼”到英国或其他欧美国家的大陆游客,展示了超强的消费能力,还因此被海外媒体称之为“中国磅”。

据了解,2012年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为9%,较2011年下降3.3个百分点,同时远低于全国14.3%的水平。究其原因,除了网络购物在上海非常流行,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海外消费。“奢侈品消费从港澳转移到欧美,最主要还是海外产品价格便宜,加上现在市民旅游变得越来越容易,而且相对于大笔购买奢侈品的开销,旅游费用已经成为小头。”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表示。

此外,有市场预测显示,到2014年,中国内地居民出境旅游人数将达到1亿,将进一步加大中国居民在境外的奢侈品消费。

“鲶鱼效应”完善本土市场消费

中国奢侈品买家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成长。与以前追求显眼商标的产品相比,现在的老买家更喜欢低调、有设计感、彰显个性品位和富含文化内涵的小众高端品牌。

周婷介绍说:“尽管中国文化在全球得到传播,中国传统工艺也广受好评,但本土奢侈品想要立足国际、折服消费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首当其冲的就是要清除行业‘李鬼’。”

记者采访发现,奢侈品电商往往通过奢侈品代购、加工工厂直接拿货等渠道获得低价的产品,而这些渠道中很有可能出现高仿或者剪标等形式的假货。相应地,我国从事奢侈品验证的机构非常少,即便是提供奢侈品鉴定的一些企业,大多也只对转为二手的寄卖品进行鉴定。“如果能营造更宽松的国内消费环境,适当扩大奢侈品进口,或是调低部分奢侈品关税,‘鲶鱼效应’将刺激国内奢侈品商更注重产品质量,学习先进的技术、研发、品牌和管理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赵萍认为,同时,这也将有利于居民不出国门,便利、幸福地消费。这在一定程度上会直接拉动国内消费、带动就业,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不仅如此,一些业内人士纷纷指出,“洋品牌”的进入还有助于国内奢侈品专业团队的培育和扩大。产业环境在良性循环下,将令海外不再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中国制造”,取而代之的将是规范、信任与合作。

更多

我要咨询

*姓名
姓名不能为空
*电话
手机不能为空
*留言
我已同意并阅读《中国品牌网服务条款》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关注微信公众号 商务合作微信号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2024 品牌网
mip.chinapp.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