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

当前位置:品牌网奢侈品其他

欧洲贵族曾用中国奢侈品炫富

2017-07-09 admin

导读:18世纪的法国油画《天文学家》,画中人物均穿着中国服装。1700年1月7日,为庆祝新世纪的到来,“太阳王”路易十四在法国凡尔赛宫金碧辉煌的大厅里举

18世纪的法国油画《天文学家》,画中人物均穿着中国服装。

1700年1月7日,为庆祝新世纪的到来,“太阳王”路易十四在法国凡尔赛宫金碧辉煌的大厅里举行了一场盛大的舞会。当巴黎上流社会的显贵们到场后,随着一阵音乐响起,只见国王竟身着中国式服装,坐在一顶中国式八抬大轿里出场,全场顿时发出一片惊叹声。这场由奥尔良公爵策划的“中国式”舞会,其实只是当时欧洲特殊风尚的一个片段。这种特殊的风尚,就是18世纪前后流行欧洲100年的“中国热”。
“中国比欧洲本身的某些地区还要知名”

很久以来,欧洲就一直渴望了解中国。早在罗马帝国时期,中国的丝绸作为一种奢侈品就曾在上流社会引起轰动。进入16世纪后,大批传教士纷纷前往中国,他们带回的各种报告引起了欧洲人对中国的巨大兴趣。在众多传教士当中,利玛窦具有特殊的地位。他不但在中国获得了很大成就,也成为当时向欧洲介绍中国文化的重要人物。

18世纪时,中国正处于康乾盛世,而欧洲仍在经受教派纷争和战乱之苦。当前往中国的传教士们将一幅美好的中国图景呈现在他们面前时,立即引来整个欧洲的无比惊羡。结果在17世纪末至18世纪末的100年间,在欧洲形成了前所未有的“中国热”。无论是在物质、文化还是政治制度方面,欧洲都对中国极为追捧,以至于在1769年曾有欧洲人写道:“中国比欧洲本身的某些地区还要知名。”

“中国制造”成为时尚与品位的象征

在“中国热”流行欧洲期间,人们普遍爱好来自中国的物品,热衷于模仿中国的艺术风格和生活习俗,以至形成一种被称为“汉风”的时尚。这种时尚渗透到了欧洲人生活的各个层面,如日用物品、家居装饰、园林建筑等。

17世纪以来,丝绸、瓷器、茶叶等中国特产开始大量进入欧洲,成为上流社会显示财富的奢侈品。据说茶叶最初传入欧洲时,曾被上流社会当成包治百病的良药,妇女们常用它来治偏头痛。在1650年时,英国一户普通人家一年的生活费用大约为5英镑,而1磅(0.45千克)茶叶的价值就高达10英镑。中国瓷器一直受到欧洲众多王侯的珍爱,被视为“东方的魔玻璃”,通常只有在王宫和贵族的客厅里才能看到。

在追逐各种中国器物的过程中,欧洲社会迅速形成了一种时尚,包括举行中国式宴会、观看中国皮影戏、养中国金鱼等,都成为高雅品位的象征。

在欧洲社会极力追求中国时尚的同时,知识界则将目光转向了中国的文化成果。18世纪,在启蒙思想家们的极力倡导下,欧洲掀起了长达半个世纪的中国文化热。著名思想家伏尔泰就对儒家学说推崇备至,他曾将《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视为每个人应遵守的座右铭。受其影响,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人权宣言》中也曾出现这一格言。另一位启蒙思想家狄德罗也非常景仰中国文化,他称孔子为“中国的苏格拉底”。在一次谈话中,他甚至说与孔子相比,“荷马是个糊涂蛋”。

科举被视为选官制度的蓝本

在官僚制度方面,欧洲当时实行的是贵族世袭制,这难免会带来许多弊端。到18世纪,当新兴的资产阶级力量渴望打破政治垄断,进入国家权力体系时,中国以科举为特色的“学而优则仕”的文官制度恰好为他们提供了理想的蓝本。他们认为,在中国,即便是农夫的儿子,都有希望当上总督甚至宰相。由此,法国在大革命后参考中国科举制度,引进了竞争性考试制度,以满足资产阶级和平民登上政治舞台的要求。

更多

我要咨询

*姓名
姓名不能为空
*电话
手机不能为空
*留言
我已同意并阅读《中国品牌网服务条款》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关注微信公众号 商务合作微信号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2024 品牌网
mip.chinapp.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