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

当前位置:品牌网奢侈品其他

谁在给奢侈品耍大牌制造舞台

2017-07-04

导读:包括Gucci、Amani、Burberry等在内诸多奢侈品牌们的过季、断码服装,将在下月底在番禹又一城的奥特莱斯开售。业内人士指出,国际奢侈品牌们来华,对消

包括Gucci、Amani、Burberry等在内诸多奢侈品牌们的过季、断码服装,将在下月底在番禹又一城的奥特莱斯开售。业内人士指出,国际奢侈品牌们来华,对消费体验、售后服务等软件建设较为忽视,有关人士担忧这样的“双重标准”将可能留下隐患。

中国人对奢侈品牌的追求早已多时。Iphone4在国内销售的第一天,就有不少人连夜在苹果店门口排队等候;甚至在国外的奢侈品牌店,聚集最多的也是中国人。中国对国际奢侈品牌的经济贡献,使得更多的品牌开始特派中文导购员,甚至大举来华扩张市场。

我们不得不承认,在中国,奢侈品一直都在“耍大牌”。顾客并不是“上帝”,那些高傲的店员和价格不菲的包包衣服才是我们众星捧月的对象,就连售后维修都要看奢侈品牌的“脸色”,并且价格同样高昂。说到底,这都是被国人给“惯”出来的。我们对奢侈品的需求,造就了这些“大牌”;我们对奢侈品的疯狂“膜拜”,给了他们“耍大牌”的权利。

对奢侈品的追求源于我们对奢华的渴望,借由购买奢侈品获得内心的满足,即使这种满足价格高昂,但并不能阻止国人追求之并拿去向别人炫耀。

与此同时,国内企业多模仿,少创新的创业思维,是奢侈品能够在国内“耍大牌”最根本的原因。虽然近几年,很多国产企业通过自主创新获得了成功,赢得了市场,但大部分都建立在借鉴甚至模仿国外品牌的基础上。

例如小米手机,虽然可以算是国货手机中的佼佼者,但它的系统和应用软件都在模仿苹果,更别说各种国产“ipad”、仿奢侈品A货了。想要国际奢侈品不再“耍大牌”,就必须提高创新思维和独立开发思维,创造出能与之匹敌的产品,才能在奢侈品的大举进攻之下留有一席之位,并挫伤奢侈品“耍大牌”的底气。

健全法律制度只是遏制奢侈品“耍大牌”的一步。想要做的更加坚实,我们还需更加努力。

更多

我要咨询

*姓名
姓名不能为空
*电话
手机不能为空
*留言
我已同意并阅读《中国品牌网服务条款》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关注微信公众号 商务合作微信号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2024 品牌网
mip.chinapp.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