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

当前位置:品牌网奢侈品其他

行政审批再瘦身:尊重市场和社会

2017-05-06 admin

导读:每日一评 行政审批再瘦身无疑是对数年来政府职能转型的忠实践诺,也唯有超越审批的路径依赖,安置好依附于审批的利益人群,此一浪潮才可继续

每日一评

行政审批再瘦身无疑是对数年来“政府职能转型”的忠实践诺,也唯有超越“审批”的路径依赖,安置好依附于“审批”的利益人群,此一浪潮才可继续深化

8月22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决定,在以往工作基础上,再取消和调整314项部门行政审批项目,重点对投资领域、社会事业和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特别是涉及实体经济、小微企业发展、民间投资等方面的审批项目进行了清理。至此,国务院十年来分六批共取消和调整2497项行政审批项目,占原有总数的69.3%。会议还批准广东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先行先试。(8月23日《新华每日电讯》)

行政审批“再瘦身”,自2001年相关改革启动以来,类似举动轮番出现,且力度与深度持续强化。随着市场充分发育,随着社会建设提速,“行政规束力”适时、适当退出,可谓大势所趋。而在新一轮的部署中,核心理念就是,“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的,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政府都要退出。”此一态度,彻底且坚决。

时代越是发展,错综复杂的“审批”,越是成为效率的阻碍。追根溯源,“行政审批制”所隐含的逻辑无非有二:其一,官方机构全知全能,能做出超越公众智识的决策;其二,民间的、商业的势力需要警惕,乃至非事前审查、筛选而难以心安。倘若将视角回拉,在历史的某个节点,人力、实物、机会等,多数集中于官方层面,彼时各式各样的行政审批至少存在一定的合理性。

可以说,“行政审批制”曾经是个有针对性的设计。当市场理性尚未健全,当民间智识发育不彰,加之资源因稀缺而不得不集中使用,“行政审批”似乎是避免浪费、低效的最直接手段。然而时间流变,当市场经济在中国发展数十年之后,种种适用过去语境的“审批项目”,已经明显滞后。不仅疲态尽显,且本身已成为影响效率的因素,非清理而无法适应现实需要。

民智、市场一同演进,民间社会自我组织、自我决断、自我治理的能力,伴随商业领域“经济人”思维和优胜劣汰规则的确立,一套区别于传统的“秩序格局”事实上已经确立。与“无形之手”、民间自治等“替代品”相比,前置式的行政审批,因其代价之大、成本之高、效率之低,很多已经失去了继续留存的正当性。在一个成熟的市场和社会内,庞杂的行政审批项目,只会令公众、企业等感受到深深的不信任,与备受掣肘的不自在。

“再取消和调整314项部门行政审批项目”,无疑是对数年来“政府职能转型”的忠实践诺。也唯有超越“审批”的路径依赖,安置好依附于“审批”的利益人群,此一浪潮才可继续深化。其实,发力于此的“深化”何尝不是一种必须:在一个物质充盈、市场崛起、社会发育的时代,仍旧抱守着“收缩保守”“提防市场”“掌控一切”的大家长心态,早已经不合时宜。(然玉)

更多

我要咨询

*姓名
姓名不能为空
*电话
手机不能为空
*留言
我已同意并阅读《中国品牌网服务条款》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关注微信公众号 商务合作微信号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2024 品牌网
mip.chinapp.com-版权所有